“质量”是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2024年9月,学院院长金伟娅围绕“质量文化”明确提出,要做强内功、以人为本、紧跟母体、融入绍兴、内涵发展,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生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生态体系、“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态体系、“共建共享”的可持续资源生态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四大体系,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流的应用型大学而继续努力。二级学院是高校办学的主体,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推出“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二级学院院长说”专栏,由二级学院院长围绕“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话题畅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畅想二级学院的探索与实践,激发全院师生进一步锚定目标、勠力同心、铆足干劲、砥砺奋进,积极投身应用型建设实践,以实际行动献礼学院本科办学25周年,不断续写之江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本期邀请理学院院长孙小权,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入分析与规划,分享理学院致力于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体会和思考。

理学院院长孙小权:数据引领未来,材料塑造世界,数理奠基辉煌

在全国教育大会及暑期中层干部会议精神指引下,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等方面深入分析与规划,致力于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聚焦专业交叉,知识相互融通,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日益多元化,单一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岗位的需要。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理学院在保证通识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必要学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或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为学生创造专兼结合、相互贯通的多元发展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拓宽学生的学科背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理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正是站在这一时代风口上,致力于培养具备高度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一是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技能,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跨学科融合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揭示隐藏在海量数据集深处的规律,并掌握最新的大数据开发技术和工具。二是推动在培养计划中设置跨专业课程模块,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旅游管理模块,从事旅游大数据分析预测工作;可以与金融工程相融合,形成金融大数据的专业方向等。三是继续探索建立大数据研究中心,聚焦智能算法、数据安全等前沿领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材料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人类文明演变发展的历史见证。高分子复合材料应用范围广泛,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军工航天产品的迭代更新,无不彰显其重要性。理学院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立足浙江,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紧密围绕杭绍甬台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优秀,在高分子材料结构设计、合成制造、加工改性与制备应用等领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制造管理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鼓励跨专业选择课程模块,与机械工程专业融合,从事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装备设计等;与市场营销相融合,培养高分子材料的产品营销和技术服务等;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培养大宗原材料跨境贸易和期货交易等专业人员。

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习的基石,它们不仅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重要途径。理学院将不断优化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入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发挥AI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建设成融合知识图谱的智慧课程及课程思政特色课程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进一步推进教考分离,促进教学公平与公正,提升教学质量,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规范教学管理和考试制度,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强化质量核心,注重因材施教,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进一步完善学术导师制基础上,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选聘学术水平高、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术导师,鼓励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与导师的双向选择确定指导关系。

一是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的优势,聘任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学术导师。学生参加导师课题组,定期讨论科研课题,参与创新课题的研究、撰写学术论文和专利、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等。形成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的不同研究内容的科研团队,以实际科研项目为依托,团队学生参与其中,协助导师开展科学研究,实现团队成员老带新的良性互动与传承。紧密结合专业,整体设计学生创新活动,将之江杯等课外科技竞赛与学科竞赛整体设计,根据不同年级与专业特点指导学生选题。

二是采取个性化指导的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不同领域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与导师充分沟通,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在保证专业核心要求的前提下,由导师指导制定个人培养方案,安排课程修读计划。充分利用更高水平的高校线上课程或AI赋能的学习项目开展学习。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各级各类学生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矢志追求卓越,组建多元团队,驱动教育创新与发展

组建高效的教学科研团队是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关键,理学院注重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汇聚优秀科研人才资源。通过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科研实力,争取承担更多高级别科研项目。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理学院将重点建设好三支教学科研队伍。

物理教学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教学一线,将在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持续努力。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基础,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和教学体系;通过组建跨学科物理创新竞赛指导团队,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分子材料创新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应用研究,在固态电解质、3D碳复合负极材料、多介孔纤维凝胶材料、梳状自由基生成介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成果。科研团队将研究聚焦在我国新能源电池材料与特种纤维材料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旨为相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其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撑。加强团队与吉利汽车、传化化学、天能集团、中财管道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解决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和自主成果的转化,科研反哺教学,协同推动专业快速发展。

数字孪生团队依托大数据教研室,同信息学院、设计学院、本部计算机学院等展开密切合作,深耕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领域,围绕数字孪生平台研发及园区应用示范等方向开展研究,针对目前数字孪生园区存在的问题,研究数字孪生园区的共性关键技术,结合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突破数字孪生园区的共性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建模及场景构建技术、模拟仿真与智能控制技术、低延迟高真实感虚实融合技术;打造数字孪生平台,集成共性关键技术,打造场景构建器、云渲染平台等产品矩阵,提高自动化三维建模能力,实现并行化、社会化协作交付能力。

理学院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坚定的步伐持续推动学院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条:理学院理苑聆音工作坊举办心理游园会 下一条:理学院教职工秋游活动圆满落幕

关闭